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黄杜村是个有名的穷山村,人均收入不到800元,到处是荒山秃岭,当地流传着“有女不嫁黄杜村”的说法。
对于创业,宋昌美有段艰难而难忘的故事。23岁那年,她从邻乡嫁入溪龙乡黄杜村,和山里的人一样,一年全家总收入只有一千多元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宋昌美听说中国茶叶研究所办了一个炒茶培训班,她就借钱到杭州参加了为期一个茶季的培训。经过培训,她学习到与茶相关的基础知识及技术,并对茶叶产生了浓厚兴趣和情感,从此与茶结下不解之缘。
由于缺乏资金她外出打工,辛苦赚钱,三年后终于有了十万元的积蓄。于是,她揣着这十万的创业基金回家种茶。
1996年,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,县、乡两级政府出台政策,鼓励农民种植白茶。当大多数人还在观望时,她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带头承包荒山种植白茶、龙井茶,开展起家庭作坊式加工。为了掌握科学种植技术,积极参加各类培训,育苗、炒茶,各种技术活她样样都名列前茅。她四处奔波,学习市场信息、法律法规,现学现卖,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实际运用到产业上。
在卖茶的路上,尽管饱经挫折,但宋昌美从未被困难所压倒。凭借自己的艰苦努力,茶叶经营得越来越好,并慢慢地小有名气。
为了更好地带动周边妇女走上种植白茶的致富路,2001年4月,在县、乡两级政府的引导下,她成立了安吉县溪龙乡女子茶叶专业合作社,在8位种茶大户的带动下,50多户中小茶农联合200多户农村妇女共同创业。
如今的宋昌美在生活跟工作中扮演很多角色,女企业家、光荣的十八大党代表、妻子与母亲,但她更是一个茶人。从开始的手工炒制到如今的机械化生产,从生活艰难困苦到事业有所成就,她从来没有忘记作为一位茶人的本心:做有品质的好茶。她拥有无私的奉献精神,她是一个商人,却愿意将种茶的技术教无偿教给每一个虚心求教之人;她是优秀的共产党人,资助贫困的老人与孩子,让他们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关爱与温暖;她是伟大的母亲,会因忽视了子女的成长而感到万分愧疚。在她满身的光环背后,却让我们看到了她最为质朴真诚的做茶之心,待人之心。
2006年4月,在上级党组织的帮助下,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,宋昌美兼任党支部书记。通过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,进一步带领大家致富。